一、课程体系
日韩欧美福利视频_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_欧美成人另类人妖_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_日韩精品欧美视频_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德语专业把握《普通高等学校德语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精神,落实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》要求,遵循“新文科”理念,瞄准社会需求,深入挖掘外语学科内涵,进一步凝练专业定位,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探索学科内“语言+跨文化/翻译”融合,学科外“德语+经贸”方向的跨学科课程体系,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。课程体系全面涵盖公共基础、专业核心、专业方向、实践教学环节(含毕业论文)四大模块,严格遵循相关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教学指南要求。专业核心课程丰富多样,包括基础德语、德语口语、德语基础写作、德语分析阅读、德语国家概况、高级德语、德语语言学导论、德语文学概论、翻译学导论、经济德语等。跨学科课程凸显专业复合型、交叉性和应用性特点,设置了翻译与跨文化方向、经济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,如德汉汉德商务笔译、商务口译、中德文化比较研究、跨文化商务交际、经济学基础、管理学基础、微观经济学、国际贸易实务、市场营销学等。
二、服务地方
德语专业立足合肥本地发展需求,深化与合肥德(外)资企业、省市外办及日韩欧美福利视频_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_欧美成人另类人妖_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_日韩精品欧美视频_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合作,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地方德资企业商务对接、本土商务活动翻译、合肥国际交流接待等实践工作,既为地方企业解决德语沟通、跨文化协作的实际需求,也让专业技能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与外事语言服务。这种“扎根地方、服务地方”的实践机会,不仅让学生在服务本地的实战中锤炼专业能力,也为合肥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提供持续的德语人才与服务支持。2024年5月,德语专业学生作为志愿者,为安徽省与下萨克森州结好40周年推介会暨中德安徽经贸合作交流推介会提供语言服务。2025年9月,德语专业学生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参与志愿服务。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提高德语听说读写译能力,熟悉不同场景翻译技巧,增强对德语语言文化理解与运用能力,提升跨文化交际与应变能力。
三、学科竞赛
学生积极参加“永旺杯”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、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、“理解当代中国”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德语组、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、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等众多国家级与省级赛事。近三年,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3项、省级学科竞赛获奖13项。在竞赛过程中,学生得以提升学习、信息获取与处理、问题发现与解决等能力,还锻炼了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。
年份 | 竞赛名称 | 获奖情况 | 获奖学生 | 级别 |
2023 | “永旺杯”第十六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 | 优秀奖 | 王含悦 | 国家级 |
2023 |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 | 优胜奖 | 陈旭萍、张怡文 | 国家级 |
2023 | “外研社·国才杯”“理解当代中国”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德语组 | 全国铜奖 | 王含悦 | 国家级 |
2023 | “外研社·国才杯”“理解当代中国”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德语组 | 三等奖 | 严宇轩 | 省级 |
2023 | 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德语组 | 一等奖 | 向宇,沈雪,余安璐 | 省级 |
2023 | 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德语组 | 二等奖 | 周子瑶,刘思嘉 | 省级 |
2023 |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 | 优胜奖 | 陈旭萍、张怡文 | 省级 |
2024 |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 | 二等奖 | 李佳文 | 省级 |
2024 |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 | 三等奖 | 施欣然 | 省级 |
2025 |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 | 三等奖 | 周宇敏 | 省级 |
2025 |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 | 优胜奖 | 张文博 | 省级 |
2025 | 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德语组 | 一等奖 | 郜秀,胡思雨,黄晓盈 | 省级 |
2025 | 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德语组 | 三等奖 | 张润灵,杨璐瑶,汪玥 | 省级 |
2025 | 第八届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德语组 | 二等奖 | 陈慧 | 省级 |
2025 | 第八届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德语组 | 三等奖 | 葛粤萍 | 省级 |
2025 | 第八届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德语组 | 优胜奖 | 杨璐瑶 | 省级 |
四、毕业去向
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,就业领域广泛。近四年就业率年均95%左右,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、教育、制造业、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,以外贸、跨境电商、教培领域就业为主。地域分布上,毕业生多选择在安徽本地就业,同时也在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以及广东、福建等沿海城市寻求发展机会。这主要得益于长三角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,人才需求旺盛,薪资待遇相对较高,对外语类人才需求量大。近五年,32名毕业生被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上海外国语大学、西安外国语大学、四川外国语大学、天津外国语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、苏州大学、杭州师范大学、德国柏林工业大学、德国慕尼黑大学、德国茨维考应用科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。
